首页

鞋跟插马眼

时间:2025-05-25 23:56:33 作者: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“国际朋友圈”不断扩大 浏览量:73928

  中新网上海5月25日电 (记者 缪璐)第二十一届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25日落下帷幕。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58支龙舟队在普陀“半马苏河·七彩秀带”的滨水画卷上,共同描绘“龙耀苏河、向新而行”的热闹景象。

5月25日,第二十一届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落下帷幕。(主办方供图)

  本届龙舟赛共有1078名运动员组建58支龙舟队,在精英组、高校组、公开组、中学组、大众组五大组别中竞渡争先,竞赛规模创近十年新高。赛制方面,精英组和高校组均进行22人龙舟比赛,公开组、中学组、大众组则进行12人龙舟比赛。除200米直道赛外,精英组和公开组还进行了100米直道赛比拼。

  除了竞赛规模,本届赛事的“国际朋友圈”进一步扩大,不仅有荷兰、比利时、卢森堡、马来西亚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龙舟队伍共同竞渡苏州河,来自美国、德国、西班牙、瑞士、匈牙利、新加坡、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龙舟爱好者,也纷纷在苏州白娘子、外国记者、上海龙、上海国际友人等龙舟队中担任主力。

  苏州白娘子龙舟队是一支在国内龙舟界声名远扬的队伍。这支队伍最初由中外女性组成,随着队伍不断壮大,后期也吸纳男性队员加入,成员来自法国、美国、比利时、瑞士等国家和地区。此次苏州河龙舟赛,苏州白娘子龙舟队派出16名选手参赛。

  尽管队员们来自各行各业,但都因为这项运动深深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。队中的选手玛丽说:“龙舟运动就像一把钥匙,为我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。现在,我不仅会划龙舟,还对中国的端午节习俗、神话传说等有了深入了解。”

  作为马来西亚华人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,槟城对以龙舟赛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有着很好的传承。槟城前进体育俱乐部龙舟队经常到中国参加各项龙舟赛事,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。

  副领队吴仕昌(Goh Saik Chang)表示,他和所有队员们来之前就对苏州河龙舟赛有着特殊的期待,“因为我们从没有在这样的赛道上划过龙舟。苏州河的赛道很窄,两岸观众很近,这会带给参赛者一种特别的激情。而且此前从未体验过在两岸的高楼大厦间进行激烈的龙舟比赛,这种感觉实在是棒”。

  澳大利亚阳光海岸龙舟俱乐部是一支包容性极强的团队,来沪的队伍中,年龄最小的鼓手艾蕾莎20岁,最年长的一位桨手约翰65岁,其中不少队员是第一次出国比赛。

  因为能用简单的中文进行沟通,奥利弗被大家推举为队伍在上海期间的“对外联络人”。“在澳洲,龙舟项目主要以社区组队和俱乐部形式存在,它是诸多水上项目的一种。虽然在澳洲也有比赛,但是我们感觉中国的比赛在竞技之余,更蕴含了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意义。”他说。

  参赛之余,澳大利亚阳光海岸龙舟俱乐部的队员们还参加了以“做一天上海人”为主题的端午民俗文化体验,期间还体验了包粽子、制作香囊和胸针等活动。46岁的本第一次在澳大利亚以外的国家参加比赛,他说:“非常荣幸能够参与这样一场文化底蕴深厚的比赛活动,在比赛之余还能了解一些关于中国的文化,我们非常期待着还有下一次相聚。”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英媒梳理:谁可能接替苏纳克出任保守党领袖?

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、欧洲时报社社长钟诚,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,巴黎六区区长勒考克等致辞,从各自的视角,阐释艺术没有国界、促进民心相通的理念,强调中法文化艺术交流在各领域交流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刘红革、中国驻法国使馆文化处参赞王茵等出席活动。

山东丰富游客“在地体验” 让暑期旅行不止于“到此一游”

科学研究显示,手机成瘾、网络沉迷会导致孩子注意力分散、影响学习和成长,过度使用手机甚至会改变未成年人的大脑结构,影响其思维能力。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,最大限度减免其负面效应,需要极高的教育智慧和管理水平,“堵”与“疏”相结合,“管”与“教”相协同。

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| 王永志——时刻听从国家召唤 敢于赴汤蹈火

展览通过书画原作+数字化的展陈形式,让大家感受集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嗅觉、意境于一体的五感体验式书画展。观众纷纷表示收获了“人在画中游”般的观展体验。

北京开展节前综合执法检查 聚焦餐饮、旅游等热点领域

“一场演唱会,客从八方来,今年落地的演唱会很多都是去年就开始做排期、定档、报批、上架和销售宣传。”赖姮坌认为,成都文旅拥有双重魅力,对于年轻消费群体来说具有吸引力,按照当前的趋势,今年的演唱会无论是观演人数、场次都可能再次创下新高,“一场演唱会不再只是歌迷和偶像的双向奔赴,也是演出产业和地方经济的高度协同融合,成都在这一方面展现出较强优势。”

全国政协召开远程协商会 围绕“发挥港澳在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的作用”协商议政 王沪宁主持

“《若干措施》首次提出推动养老服务供需适配,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在居家、社区、机构等不同场景下的养老服务需求;首次提出创新拓展‘智慧+’‘行业+’‘平台+’养老服务消费新场景新业态,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、便利的服务,进一步畅通养老服务消费渠道;首次提出将每年10月设为养老服务消费促进月,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新增长点。”民政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说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